大部分新生兒都是以第一聲啼哭開始新的旅程。
然而,有一小部分的群體,還沒有來的及與媽媽親密接觸就被送進了保溫箱。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么個群體。這部分群體我們稱為高危兒。
什么是高危兒?
在胎兒期、新生兒期以及日后發(fā)育期(一般指0-3歲)內(nèi),存在對生長發(fā)育和機體功能有高度危險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兒,稱為高危兒。
他們的臨床特征各不相同,在語言方面,常見異常表現(xiàn)如下:
5~7個月時,還很少咿呀發(fā)音,8~12個月還未開始咿呀學語,13~20個月時,聽不懂簡單的吩咐,18~24個月,不能說有意義的字。
我們在談及他們的早期干預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正常嬰幼兒的語言發(fā)育進程。
2~4個月??能注意聽人聲和音樂,當母親與其說話時,他也會“呀呀”作答,高興時會大叫;4個月可以發(fā)出m、k、g、p、b音。
6~7個月??會發(fā)ma、ba、da、ka等音,對“不”有反應。
7~8個月??能發(fā)ba-ba、da-da、mama等兩個連音,能理解“不”、“再見”等。
10個月??看成人口勢學發(fā)音,能聽簡單命令,如“給我”。
12~18個月??有意識會叫爸媽,會說4~15個詞,能聽懂眼、鼻、口、頭發(fā)、手、腳等最少2個身體的部位和1種物品的名稱(用手指出);會用他自己的“語言”(隱語)和手勢來表示要求。
18~24個月??可以說2~3個字的句子如“我穿鞋”(有主語、謂語),會用“你”、“我”等代詞;對圖片、物品會用手指出(手勢語)。
那么我們針對他們的異常,怎么去促進語言的發(fā)育呢?我們會應用下面的4方面知識:提要求;模仿;共同關注;輪流等待。
針對上面的四條,我給家長設計了兩個活動,如下:
活動1 ?敲木琴
1、老師拿出一個木琴和2個槌子,并用其中一個槌子敲一下木琴發(fā)出聲音,學生聽到聲音后,和老師共同關注木琴和槌子
2、學生看到木琴和槌子后,伸手表示要槌子,老師給其中一個槌子給學生
3、學生拿到一個槌子后,用槌子敲一下木琴,老師接著敲2下木琴,學生也跟著敲兩下木琴
4、老師先敲,示范給學生聽看,然后等老師敲完到學生敲,輪流一人敲一個次
活動2?吹泡泡
1、老師拿出泡泡水,可以先吹出一個大泡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慢慢吹出一個大泡泡,這個時候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出現(xiàn)共同關注老師正在吹的大泡泡
2、老師等待學生提要求還要看大泡泡,這時候學生可以用手勢表達,也可發(fā)聲音表達他的需求
3、老師可以示范抓泡泡,學生模仿老師抓泡泡,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學習老師吹泡泡,還可以模仿老師其他的動作
4、老師和學生互動起來,一人吹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