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維持患兒頭部于正中位:
腦癱兒的頭經常是偏向一側,家長護理不論是躺、抱、坐或站立時,應經常注意使其頭部位于正中線,尤其是躺臥時頭部兩側墊沙袋或柔軟的物體支撐。若有后抑或前傾,家長在孩子身后用兩手自頭頂垂直按壓,有利于正常模式的形成。有的母親帶孩子夜間吃奶入睡總喜歡在一側,影響孩子頭部中位的保持。
2、如何止住患兒流涎:
腦癱兒大多伴有流涎,這是因為面部肌肉及吞咽同時處于痙攣不協調狀態(tài),下頜關閉不全,吞咽反射不靈敏所致??勺尣侯^部垂直,用食指及中指沿著孩子口唇周圍及面頰進行連續(xù)敲擊及按壓;將食中指末端放在病兒下頜下面頸根部的舌骨兩側,托起下頜關閉口腔,然后稍用力上抬,向前劃出,使舌頭上抬,產生吞咽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刺激,有望止住流涎。
3、采用側臥位:
病兒躺在床上玩或睡眠時,應采取側臥位,這樣有利于痙攣性肌張力的緩解,還有利于肢體的對稱,容易將雙手放在胸前;面前放置玩具及懸掛一些彩色鮮艷汽球和鈴鐺,便于抓握玩具,有利于發(fā)展上肢功能,還受到顏色及聲音的刺激。
4、糾正拇指內收:
腦癱兒的拇指內收幾乎是百分之百,即拇指貼于掌心,四指卷握于拇指外的握拳方式,稱原始握拳。這樣妨礙拇指功能的發(fā)育及支撐、伸掌、張手、抓物等動作的進行。拇指功能占整個手指60%,所以家長應經常給孩子一些球形或圓形狀玩具抓握或經常牽拉拇指外伸,或做一只拇指手套,使其拇指持續(xù)地外展,以便得到糾正。
5、正確的抱姿:
腦癱兒缺乏自主運動,年齡雖過嬰幼兒期,而家長還經常地將他抱在懷里。如病兒雙手不摟抱大人的頸部,軀干的控制力又很差時,用一只手扶住病兒的肩背部,另一只手扶住臀部,并將雙腿分放在腰髂兩側。當病兒能用手摟抱頸部及軀干有一定的控制力時,家長采用一手托住病兒臀部處于坐的姿勢,并讓其腿分開,放在一側髂的前后。這樣有利于上肢功能發(fā)育,使下肢痙攣內收肌得到拉伸及牽張,起到良好作用。
6、合適的坐姿:
不良的坐姿極易造成脊柱畸形。為了使痙攣型病兒保持在平面上坐位時骼關節(jié)屈曲90度,背部充分伸展,家長可跪病兒身后,用腹部頂住其腰部,將雙上肢從其腋下穿過,阻止肩胛內收,同時用雙手分開孩子的雙腿,并按壓膝關節(jié)使其下肢伸直。手足徐動型病兒坐位時,髂關節(jié)過度屈曲,下肢伸展分開,頭部后抑,上肢上舉,身體重心偏后,很易后倒。家長可將病兒雙腿并攏屈曲,再用雙手握住其雙肩關節(jié)旋內活動,使孩子雙手放到胸前做支撐或抓握玩具。 |